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哇,你这表情包好搞笑!”
“我还多着呢哈哈哈哈哈”
真的是好形象啊!
不知不觉,表情包已经成为我们社交聊天的首选,随着表情包的不断发展,表情包的种类越来越多,你以为只有人类才会生产表情包?错!动物表情包分分钟占领人类的网络社交,霸屏你的手机!
先给各位客官撒个娇娇~
客官:“我拒绝”
“你拒绝不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动物形象以图文的形式嵌入到我们在社软件上,塑造着我们所传达的信息与情感,并逐渐建构出一套有别于日常交流的情感表达体系。
动物表情包怎么粗现滴?
表情包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可靠线报,无论是在五千多年前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陶器符号,还是产于六千多年前仰韶文化早期的刻画符号,抑或是八千多年前的贾湖刻符,这些古迹都有 “表情包”!可能是因为“表情包”更能传递出人类此时此刻的心情吧~
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陶器表情
作为一种表情符号,表情包似乎有着长久的渊源,但表情包的使用历史却极为短暂。
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表情符号,是以斯科特·法尔曼教授提出的“:-)”为起点,后从颜文字发展到Emoji再到如今的表情包,短短三十余年,网络表情符号如燎原野火般占领网友们的交流界面。
表情包是怎么攻占你的心哒?
种类选择的多样性
动物表情包不仅数量多,而且取材广泛、风格全面、情绪量化,包揽了整个动物世界,提供了自由度非常高的选择空间,用户完全可以按照个人爱好随意收藏自己喜爱的表情包。
微信表情包商城
网络平台这时也非常乖巧,不再去干预用户的情绪表达自由,大胆地把选择权交给各位。
网际交流的交互性
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人机互动和人人互通。
人机互动即表情包的多样化和量化使得计算机从此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带有感情的温度;人人互通,使用者可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仅使用表情包相互沟通,最大限度地理解对方表情包的含义,体现出这门新语言的语言学价值。
给大家举个深深体现“交互性”的栗子—— 的:
可能需要感谢新的 X的面部识别ID功能,这一功能使用户们能用他们的自己的脸部锁上他们"闪瞎眼"的新手机(除非你遇到了演示失败的尴尬)和朋友带来欢乐,另外,还有一些人用制造出 卡拉OK ,让趣味变得更有趣了。
“快公司”的技术编辑哈里·麦克拉肯对卡拉OK很是信任,并在他的推特页面上分享了他做的最好的视频。
“这周我使用了我在提前预售期间买到的 X之后,我突然发现用对口型演唱一首歌,模仿表演很有意思,”他解释说。
“从我的喜爱、转发和评论来看,我不仅仅使自己很开心,另一些朋友们说这一功能使得他们更有理由去购买一部上千美金的手机。”你可以既可以用你的照相功能存下一段十秒的动物卡拉OK,又可以用手机的记录功做一个更长的视频版本。
情感表达的贴切性
无论在何种网络交流情境下,动物表情包在情绪表达方面展现出来的贴切性都堪称完美。在信息量、视觉形式,还是情绪唤醒程度上,都具有传统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
动物表情包的取材致力于不同程度地呈现或模仿人类真实的面部表情和动作。表情包涵盖的情绪种类极其多样且复杂,表现内容或夸张或含蓄,都被赋予特别强的个性。表情包很大程度地丰富了网络交流环境,为使用者带来顺畅自然的代入感,弥补了虚拟环境中的身体不在场性,有效促进了网际沟通的情感交流。
我们都喜欢哪些萌宠?
萌宠表情包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已深刻地嵌入到了我们的交流中,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几个尤其是我们的掌上宝,下面就让我们再跟他们见上一面!
1、柴犬Ryuji
Ryuji是一只7岁的日本柴犬,它首先在上走红,而后火遍了全球,贡献了无数堪称“经典”的表情包,而这只柴犬也成了粉丝百万的网红。
2、柴犬doge
这一只柴犬又名“神烦狗”,其凭借一张双爪交叠,神态无辜的图片被中国网民玩出了无数花样,它的原型是一只来自日本的柴犬,2010年2月13日,主人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了的一系列照片,其中一张便是在中国爆炸传播的“神烦狗”。
3、羊驼
最近突然火起来的羊驼表情包,占领了大家的表情包宝库。要说羊驼这个形象其实很早之前就火遍了网络,早在2009年,草泥马(恶搞中式英语:Grass Mud Horse)就是网民恶搞的十大神兽之一了,它起源于百度贴吧,之后迅速蹿红于各大网页。这次的羊驼表情包动图的爆红也是一位网友偶然的创作。
4、咖喱
咖喱是一只被绝育的乳色英短公猫,今年五岁,其中最出名的一张表情包当属这张“暗中观察”。
5、仲二楼
楼楼是一只中华田园猫,鼻子旁边仗着棕色的毛,像极了小胡子,凭借着疑惑的表情爆火网络。
6、猫日
猫日是一只田园橘猫,因表情炒鸡丧,整天愁眉苦脸,长得很难过而出名,这垂下的眼皮和无精打采的眼神很多时候像极了我们自己。
7、瓜皮
瓜皮来自于豆瓣社区一位居于上海网友的爆照分享,头像是一只戴着柚子皮做的帽子的猫,因为小猫背部的皮毛图案呈现非常完美对称的西瓜皮图案,瓜皮因此得名,并在豆瓣圈内获得不小的影响力,后因其两撇与众不同的小眉毛与萌死人不偿命的各种表情红遍整个互联网,被称为论坛上最火的萌猫,并产生了大量衍生图片与聊天表情。其品种为中国本土的中华田园猫。
当然网络上还有很多有名有姓有头有脸的网红动物,翻看大家的表情包库存,里面必定也珍藏着不少,相信不满足于微信表情包保存上限只有300的不止我一个吧!
为什么是这些萌宠?
其实我们前文也有提到,互联网发展至今,尤其是社交媒体的逐渐成熟,大家在网络上的交流占据日常生活的一大部分,人们也开始习惯了网络表达的一些惯例和套路,而作为具有种类选择的多样性、网际交流的交互性、情感表达的贴切性的表情包更是成为了大家尤其是年轻人的“心头肉”,表情包的大量使用体现的就是新媒体时代下人们表达形式的变化。那么,为什么是这些萌宠表情包成为我们最爱使用的表情包呢?
首先,既然是表情包,那就必须以“表情”为基础,而表情的作用是传递感情,包括喜怒哀乐等等,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压抑自己的情绪,不会很明显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情,而在网络上,大家更能放开自己,但人们又不愿意展现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样子,所以表情包承载了大家表达情绪的需求,人们需要的是直接表明自己情感的东西,这时候动物的表情包就正好填补了人们表达情绪的缺口,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爆红的萌宠表情包的主角都是个性鲜明的动物,无论是其动作还是长相,都不是我们实际生活中正常的表现,这也是因为夸张的表情更易传递情感,我们喜欢用表情传递信息,夸张且表意明确的萌宠表情包自然就被人们大量使用了。
其次,在心理上,有研究表明,喜欢一切有幼体特征的东西是人的天性,幼体的可爱特质能够激发成人的养育之心,作为具有幼体特征的萌宠们自然成为了大家关注的对象,而且,相比真实的幼童而言,对萌宠的表情包的使用更不受到客观条件(如伦理问题、保护隐私、幼童成年等)的影响,比如前几年特别火的假笑男孩如今已经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了,所以很多人都将真实的情感寄托在了外表幼小可爱的宠物身上。
再有,养宠物已经成了年轻人的生活。据《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达到1708亿,比2017年(1340亿元)增长27%。同时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养宠用户已经达到7355万人(含水族),其中城镇养狗、养猫人数达5648万人,全国城镇犬猫数量达到9149万只。在养宠消费人群中,狗主人和猫主人均以90后为主,占比近50%。因此,大家不仅喜欢萌宠,真正跟萌宠相处的时间也是不容小觑的,这也促进了人们在分享生活时会尤其爱展现自己养的宠物,而许多经典的萌宠表情包正是来自于UGC(用户生产内容)。而由于猫狗最受大家的欢迎,在分享自己的生活时,猫狗相关的表情包自然也就最风靡网络。
最后,萌文化和萌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萌宠表情包的持续爆红。在现实生活中,萌宠也是我们很多年轻人最亲近的“朋友”,由于生活压力大,许多年轻人会选择养一只宠物作为自己生活的陪伴。因此,这样的需求被市场洞察到后派生出了许多相关的经济产业,宠物经济、萌文化、IP经济等概念受到商业的喜爱,并迅速发展,产业链不断完善,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又会进一步吸引大家对萌宠的关注,促使大家为其消费,比如今年上半年一部名叫《大侦探皮卡丘》的电影在网络上“刷屏”,影片的内地总票房突破5亿人民币,还登上了内地单日票房榜首,而由皮卡丘衍生出来的各式营销活动,包括大量的表情包都风靡网络。
所以,由于经济文化的推动,萌宠表情包自然也就能一直持续热度,很多时候只不过是换了个主角而已。
再来看看大咖们是怎么说的?
詹姆斯·凯里在谈及传播的定义时指出,通过传播,一定群体的人们共享民族、阶级、性别身份、信仰等,他们共享着相同的文化。
他的意思是动物表情包可以为我们划分一个圈层,在使用动物表情包的过程中营造出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与“行动的共同体”,拥有相同行为的小可爱们在其中获得身份与情感上的认同,其他的社会身份在这一共同体中都变得不再重要,成员间跨越了性别、年龄、职业、性格、民族等参照标准,成为一个真实存在的稳定的圈子。
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认为,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舞台,被分成无数个相对独立的情境,人们身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做出适应该情境的的行为。
戈夫曼的意思是在失去社会属性的网络空间中,小可爱们亟待寻求与他人的身份认同,无论是动物表情包、小动物的社交头像还是像小动物发音的话语表达,都成为用户用来建构自身的工具。
梅洛维茨将媒介、空间、情境联系起来,提出了“媒介情境论”,他认为在不同媒介的使用过程中,能够营造出受众身处不同情境的感受,不同的情境将促进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的转变。
简要翻译一下梅罗维茨的观点,就是小可爱们在网络社交平台上,通过符号塑造建构出一个完美的、被他人认同的形象,以此呈现理想的自我形象,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而动物温柔、顺从的特质则被很好的用以弥补人们在网络中建构形象时的语境缺失。
萌哒哒的动物表情包,为什么受到网络热捧?
让我们听听南方传媒书院陈安庆老师的分析。
移动互联网时代,95后用动物萌宠网络表情包,萌文化认同的表现形式,借助表情包这个载体塑造身份认同,寻找群体归属感。表情包以各种“恶搞”“反讽”“卖萌”的姿态流行于网络,迅速蹿红。
网络表情包本着娱乐化精神,依托流行语、文化作品、社会热点,制造话题感、新鲜感,霸占网络热搜。
它,能够将人们隐藏的内心情绪集中放大,以调侃的态度掀起社会舆论的热潮,引起全民狂欢。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说:“人是符号的动物。即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动物只对符号做出条件反应,而人把信号变成有意义的符号。”
尼尔·波兹曼在其《娱乐至死》中指出,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表情包文化的土壤是什么?
南方传媒书院陈安庆认为,搞笑的表情包,宣泄了被压抑的情绪诉求,可以夸张地表达中国人静若木雕,动若癫狂的内心丰富的感受,和动不动就用亲吻拥抱来表达内心喜悦和亲切感的歪果仁来比,中国人内心情感是压抑而隐忍的。但是这种隐忍性格又需要宣泄,现实世界越严肃,虚拟世界里就越需要强烈的宣泄衍生物。
陈安庆认为,一图胜千言,图有尽,意无穷,表情包的“魔性”,文字难以企及。它不仅是一种表达情绪、情感的手段,发出与接收的过程中,其实也承载了社会热点、群体文化和个人心境,表情包的使用,既可以作为代际区隔、群体区分的标签,也是思想立场与行动的标签。
表情包,是青年亚文化群,对抗主流社会创造的新型文化符号,任何人都可以围绕图像符号,来构造并争夺自身话语陈述的合法资格。移动网络时代的用户,拥有了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充分的话语权,表情包则是网络用户们用来争夺话语权的工具。
快节奏的生活,紧张而压迫,社交媒体成为释放压力的出口,年轻人转发传播萌宠表情包,是试图减压的行为。
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年轻人转发、分享、收藏表情包,既满足话题、调节气氛、个性化交流需要,也是寻求在网络群体的存在感。
从媒介传播的角度而言,南方传媒书院陈安庆老师认为,表情包作为社交互动的手段,使得它成为社交性表演中的一种面具,表情包可以起到柔化、夸大、伪装、敷衍等等,不同社交表演情景的沟通,蕴含了互联网情景中的符号狂欢,也是身体缺场下的情感多元表达,但是表情包的泛娱乐性,也会瓦解理性思维、消解严肃话题,通过打通草根话语壁垒,增值网络社交的情景感。
表情包狂欢的背后,既能让他们成功卖萌,又能减弱卖萌带给他们的羞耻感。萌猫萌狗表情包,已经变成了年轻人自嗨的产物,更多的是为了自娱自乐。年轻人依然孤独,依然欠缺深度交流,网络沟通正与交流逆行——“失语状态”,很多年轻人很少打字,习惯用表情包表达。枯燥乏味的生活里多一丝趣味和欢乐。说到底,这是一种自嗨找乐子和逗乐子。
年轻人自我意识强,具有逆反心理又喜欢跟风,不想被条条框框束缚,却又明辨是非不会做出格的事情,萌猫萌狗表情包,从生气、伤心到卖萌,应有尽有,带有一丝似逆反心理,具有滑稽和卖萌的效果,正是最好的宣泄符号。
勒庞认为,在广场上,个体人格、个体意识,在无数人的情绪感染中消失,很容易在某个声音、某种思想的影响下,变成跟随者和响应者。如果按照巴赫金的广场狂欢论,我们可以把网络比作一个巨大广场,任何人只要振臂高呼,都能很快得到响应与围观,哪怕只是一个极普通的人,只要他的呼喊方式标新立异,也会立刻引起共鸣。
现如今,中美贸易战拉锯,经济上内忧外患,政治严肃,娱乐成为消解这一切的出口。网络上有人愤怒有人自嗨卖萌,正是他们渴望摆脱社会的束缚,回归到纯真本我的宁静内心,“萌文化”如一匹黑马,不断地影响着主流文化。
实际上,大多数社会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他们通过萌宠表情包,来消解具有强烈反差的个人形象,从而掩饰和降低大龄卖萌的违和感。这种流行亚文化,这种抵抗与消解背后,其实也抚慰了年轻人矛盾的内心。
表情包在网络交流中具有增强现场感与代入感,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效果,表情包更有“解压阀”的特质,为用户提供了“狂欢”的新广场,但是也需要警惕表情包的负面影响,草根话语壁垒,加剧对主流信息传播的离心力,表情包的泛娱乐性,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理性思维的空间 。
表情包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的窗口,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表情包的浪潮中表达自我,彰显个性。我们相信,未来的表情包发展可能还会以更多样化、更生动化的形象,以及追随潮流热点、更有趣方便、与科技更加紧密结合的交互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
哒哒~今天就到这啦,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