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自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到移动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快递随着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增加逐渐爆发起来。
时至今日,快递行业也今非昔比。由于环境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倒逼着快递行业自发性内部变革。步入2020年,随着疫情的爆发,很多用户居家不出,快递行业重新走向舞台中央的位置,然而隔离的意义并不在于培育用户线上下单的习惯,而是此次有望推动末端配送的变革。
然而疫情下的复工压力与旺盛的快递需求量夹击,也正使得快递业正处于水深火热的两难境地。
快递量大涨,但并不赚钱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1月24日至29日,全国邮政业揽收包裹8125万件,同比增长76.6%,投递包裹7817万件,同比增长110.34%。
疫情一线地区的快递需求量则更大。在1月30日下午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侯延波表示,1月23日至29日,武汉市揽收包裹83.7万件,投递包裹102.7万件。同时坦言,快递小哥加班加点,工作压力和强度较大,呼吁减少非必需快递需求。
此外,物流公司除了面临爆发式增长的包裹量外,还需要抽调资源驰援武汉,保障医疗物资的运输配送。
此次疫情让人们意识到了物流业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意义。疫情发生以来,多家快递企业积极调配运输物资,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然而受疫情影响,快递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服务成本也大幅增加。
一方面,快递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员接触量大,企业内部防控和一线人员上岗均需要采购大批量防护物资;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疫情管控问题,不少快递员无法返岗,员工在隔离期间的用工成本以及部分无法正常开工的网点场地租金仍要正常支付。
由于不少快递员无法返岗或不敢返岗,劳动力市场需求远大于供给,快递企业在疫情期间的用工成本会有一定程度的涨幅。据了解,菜鸟裹裹为了鼓励快递员尽快到岗,实行了补贴政策。从2月3日起,菜鸟裹裹快递员每一笔寄件订单,都将收到一笔菜鸟裹裹的直接补贴。
“而服务成本的增加主要由于目前全国各地结合当地疫情防控情况出台的不同标准的运输配送限行要求,对物资运输配送造成一定阻碍,使服务期限拉长,服务难度增加,进而降低了服务效率。”
不同于非典给不少苦苦求生的民营快递带来了意外的契机,此次疫情的爆发将对区域性中小物流企业产生致命性威胁。
中小物流企业的“活命战”
过去六七年快递行业得益于劳动力、市场、技术、资本四方面的强力支撑而处于持续增长状态。但如今看来,不确定的疫情周期、不确定的经济形势以及不确定的政策变化在短期内都将对物流行业产生非常大的冲击。
这次的疫情除了使劳动力红利退潮,也削弱了物流行业的市场支撑。物流本身属于连接消费与生产的保障性行业,但疫情期间消费与生产也被割断了。
资本层面,中国经济本就开始步入下行通道,加上春节与疫情的双重制约,资本对快递业的投入处于暂缓状态;同时,疫情使不少互联网技术平台同样面临劳动力、市场及资本压力,物流行业的技术支撑也较以往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物流本身属于服务业,由于消费者的思维行为惯性,疫情结束之后,物流业的恢复较制造业等行业来讲将会相对迟缓。
也许此次疫情将会成为一个“分水岭”,疫情的爆发将对区域性中小物流企业产生致命性威胁。疫情期间管理不善、资金流动性不强的企业很有可能会陷入经营困难,而经营管理良好且疫情期间表现优越的企业在疫情过后将会获得更好的品牌声望和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占有更大市场份额,头部企业优势在疫情过后将进一步显现。
无接触配送流行,成熟仍需时日
尽管快递业如今面临诸多难题,但新的变革和机遇也蕴藏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很明显的变化是,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进行,无接触配送正在成为快递业的“标配”。
“无接触配送”是快件物流末端配送服务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此前在快递业就早有实践,例如智能快递柜、快递驿站、代收点等。但由于前期大量铺设成本过高以及消费者认同程度不够等问题,智能快递柜此前多次被爆出无法实现盈利,财务成本模型尚未跑通。
如今受此次全国性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影响,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开始有意识地选择无接触配送服务,大部分快递企业为了保障快递员的安全,也都已推出并大力倡导无接触配送方案。丰巢智能快递柜发布通知,建议用户在疫情期间使用自助寄取快递模式,支持顺丰快递等各大快递公司的服务。
但是此次疫情促使“无接触配送”流行,但疫情结束后能否持续呢?
总之,疫情期间激增的快递需求,并不能使快递行业迎来大爆发。相反,激增的用户需求对快递企业尤其是中小快递企业的供应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此次疫情是快递业末端变革的“催化剂”。但长远来看,疫情期间流行的无接触配送模式形成成熟的产业链生态还需要时间的沉淀。